欢迎访问客运服务观察网!

客运服务观察网

“修的是减速顶,但得干出‘加速度’”

  

  12月18日8时,晨曦初破,牡丹江站编组场上寒意凛然,往常喧嚣忙碌的调车作业按下了“暂停键”。

  

  这片刻的安静,对于该站综合车间减速顶一班而言却是争分夺秒的“黄金时段”。随着对讲机中传来调度命令,早已等候在股道边的减速顶一班班长郭海忠和7名同事迅速就位,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同隐患较量的减速顶“检修战”。

  

  安装在钢轨两侧的减速顶是编组站特有的调车减速装置,就像汽车的安全带,是关键时刻守护安全的利器。车辆速度越快,它产生的制动力就越强,能稳稳地把控编组车辆节奏。减速顶外形酷似蘑菇,维修人员常常要通过踩踏的方式来判断其内部液压装置运行状况,因此他们也被大家叫作“踩蘑菇”的铁路人。

  

  来到包保负责的车站三场13道,郭海忠和同事们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入冬后气温低,减速顶每天不间断地被车轮碾轧,内部零件很容易老化磨损,必须做好日常保养检修。”说话间,郭海忠已走到001号减速顶旁边,用力一脚精准踩下,凭经验感受回弹力度,再用自制拔顶器将减速顶帽头巧妙上拔,仔细甄别止冲零件是否有松动迹象。随后,他半跪在冰雪覆盖的地面上,一丝不苟地用卡尺测量减速顶高度,确保尺寸符合安全标准,最后抄起扳手,逐一紧固减速顶的双头螺栓。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到1分钟,一个减速顶的全面体检便高效完成。紧接着,他又风风火火奔向下一个目标。

  

  这条股道上密密麻麻排列着300多个减速顶,郭海忠和同事们默契配合,沿着线路逐个排查,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铁蘑菇”看着个头小,阻力却很大,每踩一次都很费力气,而且职工们还穿着厚重的棉衣,需要不断重复抬腿、弯腰、下蹲、俯身等动作。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并没有拖慢大家的脚步,清脆的敲打声、撞击声此起彼伏,积雪映衬下,一个个“黄马甲”格外醒目。

  

  “修的是减速顶,但得干出‘加速度’。”郭海忠说,“冬天是减速顶故障高发期,检修工作要做得格外精细。整个三场区域有2928个减速顶,我们班组必须在一周内保质保量检查完毕,为后续的调车作业提供坚实保障。”为做好节支创效、提高作业效率,他带领班组党员职工积极投身到“保安全、保稳定、保落实”的重点工作中,冲在前、干在先、作表率,推广应用“踩、拔、测、紧”四字工作法,保证每个减速顶健康“上岗”。

  

  作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东部区域性编组站,牡丹江站编组场主要承担货物列车编组、解体、本务机车换挂等业务。“我们把每个减速顶都看作一道安全阀,只有自身业务精湛过硬,才能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列车编组作业无后顾之忧。”郭海忠嘴角挂着质朴的笑容,眼中透着专注和认真。

  

  8时40分,减速顶一班职工们结束当天的阶段性检修任务,踏上了返回工区的路,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设备保养和室内维修任务。

  

  编组场上,铿锵的金属碰撞声再度响起,新一轮调车作业火热开启。繁忙的作业场景犹如一幅生动画卷,见证着牡丹江站强劲的运输脉搏,也映衬着郭海忠们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是助力“铁龙”奔驰的幕后英雄,用坚守与担当为铁路运输筑牢安全基石。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1809-54566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