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客运服务观察网!

客运服务观察网

闽山闽水物华新 福往福来大道行

  

  宁德农村客运班车行驶在山区公路上。(蔡筱懿 摄)

  

  

  厦门地铁跨海穿行。(刘舒 供图)

  

  

  村民把货物送上606路公交车。(苏银坂 供图)

  

  

  宁德市开行预约响应“村村通”小车受到群众欢迎。(蔡筱懿 摄)

  

  

  福州市利用互联网为货车司机“马上就办”。(陈晶晶 供图)

  

  

  福州“亚洲一号”京东仓库内智能机器人正在搬运货物。(刘舒 供图)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习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开创性地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一系列重大实践。闽山闽水和父老乡亲,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八闽儿女牢记嘱托,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接续奋斗。福建运输人大力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精神,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服务群众美好出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数字化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福建运输人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本文沿着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厦门、宁德和福州三市,纵观福建运输服务领域的蓬勃发展。

  

  厦门 “爱拼会赢” 美好出行山海间

  9月8日,秋风送爽,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行,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汇聚于此。“坐上环岛路公交车,感受扑面而来的海风,远观浪花轻拍沙滩和鼓浪屿的绿树红墙,海上花园美景尽收眼底。”从河南省前来参会的王女士说,“这样美丽温馨的城市,值得一来再来。”

  厦门交通运输服务的蓬勃发展,要追溯到1985年。

  那一年,习近平同志从河北省正定县来到厦门,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当时交通不便,他一次次上高山、进海岛、下乡村、入农户,骑自行车跑企业、坐拖拉机进山林,几乎跑遍了整个厦门。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地方政府中最早的、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为厦门交通运输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此后,厦门交通行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1995年,厦门公交在全国率先倡导文明让座和分车门有序上下客;2008年,我国首个采取高架桥模式的快速公交系统(BRT),在厦门正式运营通车;2016年,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网约车监管平台,实现对网约车行业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动态监管;2017年,全国首条海景地铁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2019年,厦门全部建制村通公交……

  “总书记说,厦门寓意‘大厦之门’,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外开放之门。”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出行服务贯穿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展示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形象。我们每一个运输人都有着神圣的使命,要为群众美好出行想方设法、集思广益、不懈努力。”

  2017年开始,厦门加快构建以“地铁﹢BRT”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网络,以轮渡和慢行系统等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厦门运输服务部门积极尝试差异化、针对性强的公交服务,引进全国首家全台资公交企业,陆续推出定制公交、网约公交等,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微循环公交更是打通“最后一公里”,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公交。

  作为旅游城市,网约车深受游客青睐。为了让群众放心出行、舒心游玩,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指导各地市督促网约车平台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清理不合规车辆及驾驶员,推动在闽网约车合规化经营。厦门以建设全国网约车规范管理标杆城市为目标,率先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首创跨部门联合审查机制、网约车退出机制,出台全国第一个网约车管理地方标准,网约车合规率多次名列全国第一。

  在纵深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的起点上,运输服务部门勇当跨岛发展先行军,厦门海拔最高公交线路——606路的开通运行,在厦门岛外运输服务发展里程碑上记下意义非凡的一笔。

  曾任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村委会主任的高泉国清楚记得:“1986年,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时,我们村里只有一条1.6米宽的土路,他们的车子开不进来,只能停在村口。”如今,曾经的土路摇身变为水泥路,城乡公交车直通家门口。“2007年2月1日,全村锣鼓喧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我们迎来了通往城区的606路公交车。”高泉国说。这条线路全程38.5公里,有22公里是山路,转过近200个弯。

  随着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和客货邮融合的大力推进,2020年7月1日,606路公交车成为厦门首条山区“公交快递”线路。车辆从山下送上来的,有村民、有游客,还有快递包裹。

  “走在云端上的公交升级为致富公交。村里很多人在网上销售农产品。606路公交车每天8个班次,帮助村民把农产品运出大山寄往全国各地。”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邮政驿站负责人苏银坂介绍,“开通至今,606路已累计运送山区邮件快递1.8万件。军营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宁德 “滴水穿石” 提质增效服务乡村振兴

  夜色下的闽东村庄灯光璀璨、游人如织。村民们搭乘农村客运班车自如出行,商铺店主通过农村三级物流网络把自产的茶叶销往全球。曾几何时,这里的村民曾经害怕猪养太肥运不出去。这里曾是闽东特困乡,不通公路,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力照明,村民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房不遮风,贫困率达70%,乡政府没有财政收入,更没有办公场所。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徒步跋涉两个多小时,赴下党乡调研,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一周后,习近平再次来到下党乡。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省交通、财政、民政、老区、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三进下党乡,协调解决当地的建设发展难题。

  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和宁德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传承和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时刻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放在心上。一次次研究分析、一回回压力传导、一轮轮聚力攻坚,逐个建制村突破,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在“红土地”上展新颜。

  “福建省地形复杂,宁德中北部和中南部靠山,东面临海,十分具有代表性。宁德因地制宜、灵活开展农村客运班车和农村物流建设,给福建省其他地市打造了样板。”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通村客车开得通、留得住、开得好,我们提出降成本、增效益、优服务‘三大法宝’。”

  宁德市蕉城区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道路运政股股长杨家耀介绍,针对建制村通客车工程,宁德市各级财政从购车、燃油、运营及保险等方面落实多项补助和优惠,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宁德还通过“冷热线”捆绑、一车多线等方式探索组合化运营模式,拓展服务对象,妥善处理城市公交延伸与原有农村客运车辆之间的关系,在有条件地区稳步推进城市公交延伸运营,并将“村村通”车辆纳入乡镇公车使用范围,鼓励学校向客运企业租用客运车辆,帮助“村村通”车辆增收。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诞生地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也因通路通车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村落山高路险、交通闭塞,房子没几栋。”在桃花溪村开了20年农村客车的陈招沼感叹,“这几年路畅车通,大家都回来盖房子,年轻人也回村创业,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

  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宁德市现代物流也同样生机勃勃,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村民清早上山采茶,下午才能把茶叶挑到下党乡,再从乡里到寿宁县城。道路坑坑洼洼,茶叶都颠坏了,根本卖不上好价钱。”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说,“下党乡推出特色茶叶品牌,利用互联网首创扶贫‘定制茶园’。农村物流网络的畅通,让我们的茶叶运输更有保障,流通更加迅速。”

  宁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宁德市印发《宁德市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产品双向流通和快递电商下乡进村,并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出台《关于印发宁德市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的通知》,支持物流企业规模化、网络货运平台和冷链物流发展,在用地、融资、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措施的鼓励和奖补,宁德市引导运输车辆落藉和回迁,促进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培养骨干龙头企业。据介绍,下一步宁德将继续统筹物流产业发展目标,采取灵活运作方式,加快与其他物流企业的合作立项,完善投融资规程,促进项目尽快建成。

  “我们把保主体、促投资、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顶格落实国家、省各项政策举措。”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助企纾困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九条举措后,领导挂钩包片推进运输服务项目建设,设立工作专班协调落实要素保障,在推进前期项目加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成、拉动投资增长取得明显成效,全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福州 “马上就办” 数字建设为民生经济添活力

  民生是温度,数字有速度。当“马上就办”精神与“数字福建”理念相结合,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在福州、在全福建显得格外有温度和效率。

  1991年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

  福建是“数字中国”的孕育地,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数字福建”先行实践地。

  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深刻洞察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极具前瞻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决策,亲自部署推动福建省电子政务建设。

  福州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利用数字化为运输服务领域赋能,深入推广应用“互联网﹢运政”,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打造数字化便民服务。

  “我的货运从业资格证马上要到期了,可是我人还在外地老家,请问要怎么办理换证手续?”面对货车司机常出现的问题,福州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加强网络升级与对接,加快落地跨省通办解决方案。

  据介绍,为改变以往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不知道、不会办、不好办”的情况,福州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通过送政策进企业,制发“口袋书”,窗口人员“帮办”“代办”服务,强化12328电话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在运输场站、物流园区张贴宣传海报等途径,集中宣传“跨省通办”办理政策、办理渠道和办理程序,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对“跨省通办”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推动实现“网上办、我会办、会办好”的目标。

  与此同时,道路运输车辆“三检合一”、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省级驾培监管服务平台、运输信用体系、道路运输领域电子证照等应用,均在福建落地开花,应用日渐成熟。数字化建设也推动了传统货运行业朝着更精准更高效转型。

  “‘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现在就看谁能抢抓机遇,谁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感,谁有这样的能力做好。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谁能做好都是国家的功臣栋梁。”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的一席话,让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联文充满信心。

  “在福建省运输服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的网络货运平台,严把司机和货车准入门槛,提供真实的货运信息。”施联文介绍,“此外,我们针对货运场站和货运公司研发智慧流管理平台,通过设置电子围栏、仓储3D建模、与网络货运平台信息共享,达到自动收集采购、运输、仓储、销售等数据,实现提高管理实效、降低运营成本的双赢局面。”

  像这样的物流科技公司,在福建省还有很多。各地分别出台金融、财税、用地等多种扶持政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物泊科技、天地汇、好运联联列入全国首批5A级网络货运企业。其中,物泊科技互联网智慧物流平台、天地汇网络货运平台全国总部和全省快递跨境电商结算平台等3个平台入选平台经济省级重点项目。

  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提出的“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围绕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双区”建设,促进厦门与福州、泉州物流资源整合,实施推动一批货运综合枢纽强链补链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为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重要支撑。

  (蔡筱懿 吴媚秋 刘哲超 林慧 刘舒)

  附件下载:

  0">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209/t20220914_599306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