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湖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湖州市吴兴、南浔两个区上榜。由此,湖州成为全国唯一实现“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域覆盖的设区市。
2014年以来,湖州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基本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出行服务一体化、物流快递一体化”。
从规划建设蓝图着手,湖州相继印发《湖州市美丽公路建设总体规划》《湖州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湖州市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实施意见》等规划文件。同时,在全国率先制定《美丽公路建设规范》《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等地方性标准,从点到面,由浅入深,不断实现农村公路规划蓝图和实践路径持续迭代升级,引领湖州农村公路走向全国。如今,湖州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7296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88.7%。全市乡镇、4A级以上景区基本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中心村、3A景区基本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1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全部通达四级以上公路,其中,92.8%的建制村通上了双车道公路。
湖州农村公路在全国“出圈”还得益于湖州搭建起完善的管养体系。湖州作为全国最早实施“路长制”相关实践的地区之一。10年以来,实施“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组织管理体系。如今,该市共有3486名农村公路“路长”,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查、保“三位一体”职责。2021年,湖州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落实了农村公路管养主体,畅通了资金渠道。市财政补助标准在原本较高的基础上再提升1.6倍,年补助额度占辖区内农村公路年度养护所需资金比由13%提升至34%,不足部分由区县财政统筹兜底,基本实现农村养护资金由各级财政全额保障。
对于农村公路的发展,湖州的高追求一以贯之。2018年,湖州率先提出实现公交“三个全覆盖”构想,一次性投入4.98亿元,在湖州主城区更新了700辆纯电动公交车;2019年,湖州成为浙江省首个实现全域公交“纯电动化”100%城市,在营纯电动公交车达1660辆。2021年,湖州市区至三县城际公交线正式开通运行,同步实现市、县同政策机制,同服务标准,同运营票价,同运营方式,同卡全市乘车的公交运营服务模式,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的地级市。
公交的畅达也带动了农村物流的蓬勃发展。湖州整合交通、邮政、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建立形成了以县级配送中心为核心、乡镇配送站为基础、村级物流点为补充的“一点多能、一网共用、深度融合”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实现了建制村快递寄递服务全覆盖。如今,湖州创成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个,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15条,914个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实现全覆盖。
对于湖州来说,“四好农村路”不仅仅是民生所需,更是一种文化延伸。湖州市在全国首创“5·26爱路日”公路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了“懂路护路、爱路惜路”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同时,湖州市还聚焦“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因路而兴”三句话,持续做好“交通+村景产”的融合文章,带动裸心谷、龙之梦乐园、西塞山旅游度假区、环太湖风情示范带等项目先后在湖州落地,更是招引到了大量投资,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创富。
10年的建设、发展与探索,带来的是属于群众的欣喜。数据显示,2013年湖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4元,2023年增长至47455元。湖州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57,成为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湖州将聚焦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以推进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省级试点为抓手,始终坚持修路、造景、富民、兴产业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着力打造“畅达、平安、智慧、美丽、共富”的高质量“四好农村路”。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4/4/7/art_1229318207_590366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