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公路养护中心 蒋春梅
夜寂静,未寐眠。那撒满星光的天空正轻拢着一缕或明或隐的薄纱。望着窗外的月色,我习惯性地从床头拿过一本书籍阅读起来,让心灵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暂忘一切烦恼。
究竟于何时养成夜读的习惯我已记不清了,或许是自己第一次离家几百公里跟着单位去外地参加路网工程建设时养成的。当时工程项目部驻地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整个项目部只有我和煮饭阿姨两个女同志,那时工地没有网络,更没有智能手机,生活条件艰苦且单调,每到夜晚我便会陷入无绪惆怅和烦闷之中。有一次,我无意间从宿舍的杂物间里找到一本布满灰尘的书,那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这本书记录了2000年余秋雨随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多公里的经历。在书中,余秋雨用厚重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讲述伊斯兰、阿拉伯、印度、古埃及等文明的衰落,探讨衰落的根本原因,并在对比中逐渐找到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原因。我在信手翻看十几页后,便觉得找到了知音,于是捧着这本书,在孤寂的夜色中,听着窗外寂廖的风声,跟随余秋雨追寻人类文明足迹,解读世界文化史,与心灵对话,跟着文字或喜或悲。
那次之后,我便养成了夜读的习惯,并爱上余秋雨的著作。余秋雨写的散文主要依托于游记,有叙事有写景,并且把文化与历史渗透其中,既蕴含理性思维,又充满丰富情感。例如《文化苦旅》这本书,便是运用华丽的语言、优美的风光、生动的故事以及风趣的议论把厚重的历史包装起来,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畅销的文学作品之一。我曾前往距离项目部三十多公里外的县城,只为购买他的书籍,县城买不到的,就托朋友从外地购买后邮寄过来。在工地生活即将结束时,我已经阅读完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寻觅中华》《借我一生》等多本书籍。得益于当时的大量阅读,我的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内心也不再浮躁和迷茫。
而今,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阅读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或者不再有阅读的习惯。其实,我们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不妨把脚步放慢一点,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你会发现,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打开的不仅仅是心灵之窗,更是看世界的成长之窗。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jtxw/t128864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