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坤王成之记者王肖丰
11月5日,常州德胜河航道开工,这是江苏省“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中“一纵”京杭运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市境内唯一的入江口门。全线按照二级航道标准整治,建成后,将实现2000吨级船舶通航,为增强沿线制造业竞争力提供重要水运支撑。
江苏是水运大省,推进“水运江苏”建设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自《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计划》)印发以来,江苏紧紧围绕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切实推进水运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把水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注入新动能。
建设畅通高效内河航道网
今年3月,备受关注的苏南运河“三改二”无锡段开工建设,无锡内河航运将实现二级航道“零”的突破。今年10月底,同样在无锡,宜兴首个内河短支航道项目官林水运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建设。
一直以来,江苏积极统筹推进二级航道网规划建设、推进干线航道联网提质、提升支线航道功能,加快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
其中,干线航道是水运大动脉,其建设对推进临河企业落户、“四沿”产业带发展、船舶通航环境优化意义重大。自《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修编并获省政府批复以来,全省二级及以上航道规划里程从1008公里提高至2727公里,占比从25%提升到65%。
《计划》提出,加快实现由“二级航道为核心,三级航道为骨干”向“二级航道为主体,三级航道为支撑”转变。今年以来,部分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速——
原计划“十五五”实施的连申线黄响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提前开工建设,今年全线开工建设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10月,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通过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审查,助力高质量的海河联运体系建设……预计到2026年,江苏三级以上干线航道里程将达到2625公里,基本形成长江干线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穿南北的“十字形”主轴。
支线航道是水运微循环的神经末梢,对于撬动沿岸县级节点、特色产业经济支点意义重大。江苏积极推进具有投资小、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小快灵”特征的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建设,年内计划开工5个。
今年6月,江苏省首批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磨涧河航道淮河衔接段疏浚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9月,苏州首个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茆沙塘航道整治(一期)李家嘴桥改建工程开工;10月,江苏省首批“通港达园”内河专支线航道——徐州丰县复新河航道顺利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干支航道协调联动,江苏解决园区港口水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打通水运“大动脉”“神经末梢”,通江达海的优势更加明显。
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
《计划》提出,积极推动沿江沿海港口更好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打造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进一步促进各大港区错位经营、特色发展。
具体而言,沿海港口巩固拓展以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为支撑的亚欧陆海联运出海口,打造以苏州港、南通港为支撑的上海组合港北翼,支持建设盐城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沿江港口支持苏州港打造集装箱干线港,提升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能级;内河港口重点加快淮安、徐州、无锡、宿迁、苏州、盐城等内河港口的集装箱作业区建设。
今年6月,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暨盐城港响水港区至东非国际航线正式通航,盐城港“一港四区”实现万吨级以上航道通航全覆盖。11月1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开工,该工程是在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及30万吨级航道二期基础上进行扩建,工程总疏浚量约3612万立方米。
江苏积极健全沿海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加快深水港建设的同时,加快沿江港口功能优化和转型升级。
10月18日,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港口集团通用码头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该码头可停靠20万吨级海进江大型开普船,进一步强化江阴港外贸铁矿石中转基地地位,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能级不断提升。
此外,内河港口抓住内河干线航道网建设契机,整合提升内河码头,推进千吨级码头建设,重点加快淮安、徐州、无锡、宿迁、苏州、盐城等内河港口的集装箱作业区建设。
今年,江苏全省计划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新增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30个,新增通过能力约1亿吨;计划到2025年,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100万标箱。
海铁联运班列13个设区市全覆盖
江苏地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交会处和对外开放前沿,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重要枢纽和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综合枢纽功能,完善多式联运通道布局,江苏大力推动“公铁水”“海江河”联运,打造一批开行频次高、服务品质优、运输时效强、全程可跟踪、品牌影响大的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加快形成“四大通道﹢五大枢纽﹢N个节点”的陆海双向铁水联运网络。
目前,全省开行128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海铁联运班列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3.2%,低于全国水平1.2个百分点。
打造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离不开发达的内河航运。
今年9月,满载着36个重箱的“皖远洋6”轮集装箱船抵达淮安港苏淮码头作业区,该船装载的货物为巴西进口大豆,在大丰港卸船清关后散改集运输至淮安港苏淮码头作业区,再换船中转运至河南周口港,标志着“盐城—淮安—周口”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启动运营。
目前,江苏正推动内河集装箱航线向安徽、河南、山东、浙江等周边省份的内河水网延伸,发展“通江、达海、内联”内河集装箱运输网“金字招牌”。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优化提升国际海运网络,着力开拓集装箱航线。今年上半年,江苏省港口集团加密2条远洋航线,新开国内航线3条,新开省内航线3条,构建链接全球、辐射国内、通达全省的航线网络。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1月13日6版
原文链接:http://jtyst.jiangsu.gov.cn/art/2024/11/13/art_41651_114184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