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以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为抓手,实现了“路长治”。
一是让每一条乡村路都有人管。目前,淮北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农村公路“路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保护机制,按照“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奖惩有力”的原则,制定了巡查、处置、督查、通报等一系列“路长制”管理流程,落实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管养责任,聘任县乡村级路长343个,且每镇招募专职道路专管员1-2名,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设立路长公示牌513个,明确路长职责、公路概况、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经过几年的“路长制”管理,全市农村公路设施保存度提高了,路域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村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畅通。
二是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淮北市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市、区各按照5:5,市、县按照2:8的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分摊,用于县、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同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安全有效使用。
三是加强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智能化管理,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快速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确保农村公路统计精准、规划合理、建设精准、管理高效、养护及时,提高农村交通信息管理服务能力。2021年濉溪县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平台上线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农村公路巡查、处置、督查、通报于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了农村公路“路长制”信息化,将路、人、责统一起来,提升“路长制”运行效率。
四是注重结合建立长效机制。把养护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把保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管理工作与相关执法部门执法工作相结合,让专管员、路长成为辖区道路“情报员”、“守护员”。通过路域环境集中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部门联动等措施,完成农村公路沿线乱堆乱放、违法侵占等治理工作,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85%;预计到2025年,淮北市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
原文链接:https://jtt.ah.gov.cn/public/21701/1211973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