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坤晓
机械轰鸣的沥青摊铺现场,摊铺机和压路机同时作业。在不到1平方米的工作间操作着3米高的“大家伙”,超过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难以数清的往返与重复……这是2022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富最熟悉的工作场景,也是他一直坚守的阵地。
光环背后,是这位年轻小将7年的汗水与坚持。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广西路建工程集团“90后”压路机操作员黄富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滚烫的沥青路面上坚定向前。7年来,黄富熟练操作“单钢轮”“双钢轮”“轮胎”等各类压路机,参与超过200公里沥青路面施工,参与过的多个路面项目获得自治区级以上优质工程奖。
励志笃行 精进操作本领
2015年,黄富加入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成为一名压路机操作员。面对艰苦的施工环境,年轻气盛的他并没有退缩,反而下定决心,刻苦钻研压路机操作要领。
为尽快掌握更多操作技术,白天,黄富一边操作着压路机,一边向老师傅请教各种操作要领,对机械原理“刨根问底”,并在机械上一遍遍地操作练习;夜晚,黄富则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压路机操作理论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富仅用三个月时间,便从一名新手成长为熟练操作压路机的能手。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黄富不断磨炼压路机操作技能,在2021年度全区“交通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公路建设项目“广西北投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出色完成压路机操作技能项目操作内容,并以高分获得压路机操作技能竞赛第一名。
“获奖只是起点,行动才是落脚点。技能不能停留在奖状上,而应该在每一条公路上。”黄富深知,对路面平整度的追求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精进操作技能,强化实力,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扎实。
不辞劳苦 攻克技术难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一期项目沥青施工现场,黄富熟练地登上一台3.5米高的双钢轮压路机,点火、启动,重达13吨的压路机便在一阵“轰隆隆”的声响中缓缓开动起来。身下150摄氏度左右的沥青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加上机器散发的热量,此时的压路机像是移动的“蒸笼”。室外温度达到37摄氏度时,压路机驾驶室内的温度往往会超过40摄氏度。工作一天下来,黄富常常会感觉到头昏脑涨,嗓子干哑。
“在沥青路面施工现场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中午吃饭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压路机整天处于震动状态,一天下来,腿都肿了,一摁一个大坑,手指头也有些麻木。”说起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黄富显得云淡风轻。对于黄富来说,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困难。
“压路机施工,最难的要数碾压沥青和压边。”在施工过程中,黄富经常研究如何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舒适度。面对这一难题,黄富深入钻研压路机操作技术,积极探索压路机性能、动力、保养维护等技术要求,不断攻克压路机操作技术难关,慢慢摸透机械的“脾气”,最终掌握了将庞大的压路机钢轮边缘与路沿石边始终保持同齐的操作技术,有效解决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压路机漏压、碾压不到边、容易压坏路缘石等问题,大幅提高与路缘石相近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保障了路面的整体质量。
尽职尽责 保障工程质量
压路机施工技术直接关系道路质量和寿命,而压路机操作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修路是良心工程,在质量方面不允许有一丝大意,要对脚下的路负责。”这是黄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21年7月,黄富接到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1标(以下简称沙吴1标)沥青路面攻坚通车任务,要在一个月内完成23.5公里的沥青摊铺,用料多达25万吨,并且要在前期水稳基层摊铺平整度不佳的情况下“拉”回平整度。
作为沙吴1标项目沥青路面攻坚组的一员,黄富深知任务艰巨。为了使路面平整度达到要求,他配合项目“昼夜四班倒”“人停机不停”的工作模式,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最终,黄富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将发挥设备操作性能与提高路面施工品质相结合,使沙吴1标项目路面平整度达到优良水平,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每次作业前,黄富都要认真检查设备的性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作业时,黄富根据压路机自身性能特点,结合碾压温度、层铺厚度等条件,设定好振幅、频率等工作参数,以每小时3.5公里至4.5公里的轧路速度进行碾压。即使酷热难耐,他也绝不贪多求快,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操作压路机,确保每一项指标精准到位,每一个环节紧密衔接。
7年来,在钢轮的进退之间,黄富传承着老一辈交通人的施工技艺。未来,他仍然坚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信念,用专业与匠心、严谨与细致,为建设交通强区贡献青春力量。
黄富在检修压路机。 韦焘 摄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jtxw/t130603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