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交通强省·我当先锋”主题宣传活动正在持续开展。长期以来,全省交通广大干部职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埋头苦干、担当奉献,积极投身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火热实践,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我们将陆续展示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号召广大交通人以典型为榜样,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下面,一起来看邢台市沙河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崔辉敏的故事吧。
崔辉敏,沙河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副主任。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养护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始终坚守共产党员初心使命,是一名“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干部,为保持沙河市境内一千多公里农村公路的畅洁绿美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
作为养护中心的一员,崔辉敏工作认真严谨,每一份报表都要认真研究分析,每一组数据都要多次验算,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她没有一句怨言,仍然忘我工作。大家经常开玩笑说:“辉敏永远都是风风火火,走路带风,从来没见过她穿高跟鞋,每次看见她都在跑。”她却总是笑着说:“相对于走,跑起来会提高工作效率,穿高跟鞋影响速度。”她还常对大家说:“上级领导把养护工作交给我们,对我们是极大的信任,咱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她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
爱岗敬业 率先垂范
2018年邢台旅发大会在沙河举办,沙河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新庙柴线绿化工程,养护中心作为业主单位,需要对整个工程质量、进度和效果负责。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业主代表,崔辉敏暗下决心,绿化工程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前进不能落后。她每天第一个到达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工地,和同志们一起吃住在工地。为了赶进度,她嗓子说哑了,嘴唇喊裂了,一天下来,嗓子里干渴得直“冒火”,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有时候晚上回家只喝几口稀饭,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却安慰家人说:“现在工作到了关键时刻,作为业主代表,我必须冲上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是在她的带动下,工程进度上去了,最终工程提前完工,新庙柴线的绿化效果得到了一致好评。
2023年7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沙河市西部山区发生洪灾,大面积山体滑坡,多条道路被洪水冲断,车辆和行人通行严重受阻。在肆虐的暴雨和山体滑坡面前,她带领养护中心干部职工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积极调集抢险机械设备,第一时间赶赴水毁路段,设立警示牌、拉起警戒线,设置安全区域,在重重的危险面前全力以赴抢通生命线。
求真务实 不忘初心
2020年,沙河市被确定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河北省试点单位。作为邢台市唯一一个入选的省级试点单位,“养护体制改革”这项工作落在了崔辉敏和她同事的肩上。她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认真研阅上级文件,起草改革实施方案和各种制度措施。养护体制改革涉及多个单位,她一遍遍跟乡镇、城管、住建等多个单位对接,经过3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了独具沙河特色的“三分离一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2023年7月,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河北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沙河市“三分离一结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被作为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崔辉敏常说:“既然干了交通这一行,要做到无怨无悔。不管别人怎么看,咱们都是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肩上的重量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13年间,她的足迹遍布沙河市的13个乡镇办、242个行政村、1359公里的农村公路。她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农村公路养护事业。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就这样默默无闻地为沙河交通事业奉献了13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当地交通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朱立莉 监制/张海洋
原文链接:http://jtt.hebei.gov.cn/jtyst/jtzx/sjdt/1017254979901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