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轨道志愿者为消防队员搬运救援物资。运管中心 供图
8月25日晚,在各方救援力量的奋力扑救下,北碚区歇马街道山火明火已有效封控。参与救援的广大志愿者队伍中,不乏重庆轨道人的身影。他们或骑车驰骋在狭窄蜿蜒的山路上,或奋力奔走于搬运物资的路途中,流血流汗都不在意,只为山火能被尽快扑灭。
缙云山山路崎岖难行,汽车上去将阻塞交通、影响救援,因此运输伤员、物资的重任大多落在了“摩托骑士”的身上。交通开投轨道集团接触网维修工周建云平日爱好骑摩托车,当他在抖音里看到山火救援急需“摩托骑士”时,便义无反顾骑上自己的爱车奔赴现场。
平时,周建云都是在宽阔的大道上骑行,山间的土路颠簸起伏让他很不习惯,复杂的路况也使车辆容易发生刮擦。“以前,摩托车上掉一块漆我都心疼,但现在情况万分紧急,只要摩托车还有油,我就只管冲。”周建云来来回回运送着灭火器、洋铲、砍刀等物资物品,载着扭伤、烧伤的人员返回灭火指挥点休息,油箱空了他就找汽油继续“满上”。三四公里一趟的运输线,周建云一天能往返好几十次。
为了防止火势继续蔓延,救援队伍用挖掘机开出一条隔离带,而清理隔离带中的残枝、杂草则主要由志愿者们负责。接触网维修工殷弘就是参与隔离带清理的一名志愿者。他和同组的志愿者不仅要将沉重的油锯、机油、灭火器从摩托车上不去的位置徒步运至隔离带处,使用油锯伐掉残余的树木,还要协助消防员扑灭附近比较小的火情。
头顶烈日炎炎,面前热浪滚滚,隔离带中没有树荫的遮蔽,高温加速了体内水分的蒸发,殷弘每隔半小时就要喝一次盐水补充体力。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自己脚下的隔离带是阻挡火势蔓延最关键的防线。手脚被枝丫和碎石划伤,滑落的汗珠刺痛了眼睛,面对着逐渐靠近的火线,殷弘在火场奋战六个多小时,和各路救援队伍一起守住了这片青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像周建云、殷弘这样自发前往火场救援的重庆轨道人还有很多,虽然大家出发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但灭火的目的是坚定而一致的。变电检修工周冰瑞在隔离带内清理残枝和竹林,他和火情拼速度,一口气干了将近7个小时。筋疲力尽的他刚坐下休息一会儿,就不知不觉睡着了。家住北碚的罗伟是一名地铁工务工班长,当他看到微信群里征集志愿者的消息,便立即向同事借了一台摩托车,奔驰20公里赶到救援现场。在挖掘、清理隔离带的时候,罗伟遇到了同样前来救援的车站值班员唐瑞麒。唐瑞麒搭乘其他志愿者的摩托车上了山,但返程却没有了着落。罗伟和他一起奋战到半夜,并用摩托车载着他下了山,两人“殊途同归”。
这个8月,重庆人民战高温、战疫情、战火情,体现了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重庆轨道人也充分发扬螺丝钉精神,哪里有需要就赶往哪里,用心用情守护着这片自己热爱的土地。(刘畅)
原文链接:https://jtj.cq.gov.cn/sy_240/bmdt/202208/t20220830_110518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