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包线小蒜沟线路维修工区是北京局集团公司最偏远的工区之一,扼守着北京局“北大门”。周洋,担任张家口工务段小蒜沟线路维修工区工长,与大山为伴、与沟壑作邻,数年如一日,用不懈奋斗诠释了青春的价值。
坚守:从满腔热血到矢志不渝
随着唐包重载线路开通运营,位于河北省尚义县城北坡顶的小蒜沟镇,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说的就是这里。2018年初至今,周洋在这里顶风冒雪、战天斗地,默默守护着高原重载线。
除去艰苦的自然环境,最考验周洋的是繁重的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任务。2个站区、10座隧道、15座桥梁、几十座涵渠,上百公里的铁道线,桥隧相连、高低起伏。周洋和一帮人用脚步丈量着崇山峻岭间的每一米线路……万米长的旧堡隧道,每周都要穿行一次。手拿道尺,时而俯身测量,时而趴在钢轨上观测线路的高低、平顺,检查作业质量,“蹲下、起来”的动作,每天重复上千次,2000多个日夜,已然成为周洋工作的常态……
创新:从线路小白到技术大佬
“我们工长是个心细的人,每次带领我们干完活都要再检查一遍,他经常说,重载线路安全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儿马虎!”“跟着他干,我们踏实!”......职工们都对这个年轻的工长赞不绝口,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份信任的背后,是对周洋刻苦钻研重载线路维修养护工作的肯定。自担任工长以来,周洋在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和现场组织能力上均衡发力,快速成长。
地处高寒地区的重载线路,其路基冻害问题是影响设备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周洋牵头成立了车间冻道防治整修攻关小组,研究摸索出“冻道防治整修16字工作法”,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他还参与“钢轨调边机”“整治可动心道岔轨下伤损大胶垫实用型铁铲刮刀”“线路扣件涂油器”等多项QC课题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五年磨一剑,周洋真正完成了从线路小白到技术大佬的蜕变。
共建:从唠叨小伙到知心大哥
来到小蒜沟线路维修工区,干净整洁的院落、窗明几净的楼道、定置管理的宿舍......这样的环境,给了满身疲惫的职工温馨舒适的感觉,也是周洋作为工区第一管理者给大家的承诺。
“工区年轻人多,大家远离亲人,能在这里安心工作,必须建好小家。”他主导工区全面实施标准化定置化管理,环境卫生、小食堂、小浴室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一班人共建共享。为留住青年职工,他联系当地社区、学校组织青年交友活动,解决婚恋难题。“刚开始,我们都觉得他这个人事儿多,唠唠叨叨的,看着工区从外到内一天天变美,工友们的心都聚到了一块儿,感觉他成了我们的知心大哥!”职工赵伟由衷地说。
为解决工区地理位置偏远,日常买菜不便的困难,周洋组织职工开辟小菜园,夏秋季节吃上绿色菜,冬季备上储备菜。工闲时,他喜欢亲自下厨,为职工做上一桌丰盛的晚餐。工区里年龄最小的佐子洋说:“虽然在外面天寒地冻地干活儿非常辛苦,但每次回到工区,洗上热水澡、吃上可口饭,就感觉心里特别暖和!”
编辑/王冉冉 监制/张贺贺 陈宁
原文链接:http://jtt.hebei.gov.cn/jtyst/jtzx/zsdwdt/1017183377862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