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许多老北京的玩意儿,其他各省的地方同样也有,比如拨浪鼓、不倒翁、刺绣、玉器、牙雕,等等;此外,还有各种捏造的小人儿,泥人、糖人、面人等,北京也不是唯一的发源地,但是有一样玩意儿,是老北京独一无二的“特产”,那就是稀奇的“鬃人”。啥是鬃人呢?恐怕许多人压根听都没听过,何况是亲眼见过?鬃人不会跟马鬃、猪鬃之类的东西有瓜葛吧?别乱猜,慢慢给你讲来。鬃人也是一种捏造的小人儿,相比泥人、糖人、面人等这些古老的玩意儿,鬃人是它们的“小辈”。大约直到清朝末年,这个玩意儿才出现在市面上。一句话,它出现得很晚,历史不怎么悠久,至今也就一个多世纪而已。那么,鬃人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接着往下看。

从外形上看,整个鬃人通常只有9~16厘米高。它的全身分为好几个部分,头部和底座使用胶泥脱胎做成,至于中间的身架,则用秫秸秆做成的,并加些少量的棉花,然后在外面用绢、绸、纸等裹一层彩色外衣。这样,鬃人大体构造就搞定了。由此可见,鬃人似乎是所谓的胶泥人与稻草人的“合体”。但是不然,还没完呢。鬃人的艺术性,在于最后的一道工序。最后的工序就是,根据人物故事需要,在胶泥头部勾画出相应的人物脸谱,在彩纸上描绘出鲜艳的服饰。接着,还要给这些鬃人安装上胳膊、手和形形色色的小兵器。最终,要在底座上粘一圈几公分长的猪鬃。如此一来,一个栩栩如生的鬃人就做成了。

通常,鬃人不会是单个的,而是一组。它们几个角色组成一套戏剧人物,这些人物通常有复杂的故事关系。当然,最复杂、角色最多的,要数水浒一百单八将了。这个需要做出108个人物,组成一套,这是最耗人力的有些人可能会纳闷,这些小人儿干吗要弄猪鬃呢?弄这个有什么缘故吗?或者它究竟起什么作用呢?一组鬃人,通常会根据京剧中的生、旦、净、丑、末不同的角色,被放在一个铜盘里。这时候,猪鬃的“特长”就发挥出来了。当有人轻轻敲击铜盘的边缘,铜盘轻微地震动,鬃人们就会凭借底座下猪鬃的弹性,一个个在铜盘里跳起舞来,甚至互相“厮杀”、“扭打”起来,煞是精彩。不过,有人也许会问,这些鬃人不会混乱起来吗?

回答是不会。原来,这些鬃人底座的猪鬃排列的角度并不相同,敲击铜盘的部位和力度不同,就会让那些鬃人们移动的方向不同。这时候,鬃人不仅可以行走、碰撞,还能左右旋转、对打,等等,整个场面很是有趣。还没完,同时,旁边的艺人根据盘里的不同角色,再配上京剧的唱腔,唱起相应的台词,仿佛是那些鬃人们在舞台上演戏一般。正因为如此,鬃人还被叫做“铜盘人”,这样的戏叫“盘中好戏”,甚至被人称为“铜茶盘子戏”哩。这正是鬃人的特殊之处,它们不像泥人、面人,不仅仅是用来静静观赏的,而是用来舞台“演出”的,它们更像是皮影戏里的皮影人,或者木偶戏里的木偶,代表着戏剧里的角色。其实说来,老北京鬃人的发明,灵感恰恰就来源于陕西的皮影老北京戏和京剧。

鬃人正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鬃人得缘于皮影人,铜盘戏则得缘于皮影戏与京剧。可以说,鬃人就是它们的“混血儿”。相比其他老北京的小人儿,鬃人是唯一能表现出动态的手工艺品,贼难得。不是有一句北京俗语嘛,“登长城,吃烤鸭,看京剧,带回盘中戏”,可见,鬃人戏都成了这北京传统四大个性标志之一了。鬃人还有固定的大戏呢。它们通常最擅长演出的,就是京剧《八大锤》《三岔口》《大闹天宫》等这些传统精彩的武生戏。这样的戏,更适合鬃人表演,除了手持刀、枪、棍、棒的武打场面,它们还能表演民间的“花会”里的高跷、旱船、舞狮、五虎棍等这些民间舞蹈呢。

这些场面戏,仿佛就是传统的京剧的“缩小版”,舞台变成了铜盘子。就在清末,鬃人刚在北京城诞生没多久,就受到大众的欢迎,盛行一时。观看鬃人对打,这比一群人围着观看“斗蟋蟀”要高雅多了。当时,制作鬃人的艺人,最有名气的是王春佩和王汉卿父子俩。刚进入民国没几年,这父子俩制作的鬃人,在万国博览会上,竟一下子获得银质奖章。北京鬃人得到国际的赞誉,可谓轰动不小。不用说,这父子俩一下子也成了大师级的鬃人艺术家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一位美国富商对北京鬃人很是欣赏,他以高薪聘请王春佩父子前去美国表演。

可惜,老人家并不怎么对洋人的美国感冒,说了句“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话,就把那个美国佬给拒绝了。自此,北京的鬃人,几乎全由王春佩独家制作,并向外界出售经营。每当护国寺、隆福寺、白塔寺举办庙会时,他的鬃人就会“现身”,成为人们热衷的一道风景。到了现代,北京鬃人的第三代传人成了大名鼎鼎的“鬃人白”白大成与白广成这两个白氏家族的兄弟,如今是鬃人唯一的传承家族了。同时,他们也是北京城里独家制作鬃人的艺人了。由于“鬃人白”精巧过人的工艺,致使北京鬃人更为广泛地走向海外,走向世界。

因而,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前来订货,其中不少都是洋人,包括从美国寄信过来,恳请他们定做《三国演义》、《钟馗》以及《白蛇传》这些鬃人。这些鬃人通过白大成的双手,纷纷“出国”到了海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西方国度里。这可是个很值得骄傲的事儿。还有,经过鬃人白的大胆改造,如今的鬃人双臂可以灵活地转动,比以前固定的架势要高超多了。而且,它制作的鬃人统统“长高”了。从前的鬃人大多是10厘米左右,鬃人白做的通常身高十七八厘米了。鬃人的比例变大了。有个日本人还特意向白大成定制了一个特殊的美猴王的鬃人要求身高达80厘米!这将近一个儿童那么高了。这是从来没有的。

白大成表示没问题,其中的颜色搭配、服装剪裁、脸谱绘画,都是由他一手完成的。此外,鬃人白的绝活已经证明,他们的作品绝不会重复,全是出于手工绘图,所有的鬃人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他的作品绝不可能被模仿。因为,鬃人白的鬃人从不进入市场,他都是在自己家里做定制的鬃人。假如市场里出现他的鬃人,肯定是冒牌的山寨品!正由于鬃人的独创性,如今,北京的鬃人成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人们也希望它能永远地流传下去。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鬃人白至今没有传承的弟子,可想而知,北京鬃人的传承制作是岌岌可危的。白大成曾经坦诚表示:“我从不保守,鬃人制作的全过程多次被拍成电视,谁喜欢都可以模仿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