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衡水市阜城县千武线东伊农村公路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挥汗如雨,摊铺机、压路机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阜城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辖4乡6镇,目前农村公路达1431.012公里。2018年,该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0年,被确定为省级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2021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阜城县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效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改善了百姓居住和出行环境,带动了种植养殖业、铸造业、红色旅游以及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
多措并举 把建设摆在首位
阜城县把农村公路建设放在首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十三五”以来,该县共投资4.3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42.686公里、村道危桥21座、乡道危桥5座,实施村道安防工程24公里、县乡道安防工程20.97公里。
该县出台专门文件,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并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层层抓好落实。同时,积极破解资金瓶颈,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用好债券资金。近几年,共发放政府债券2.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投入。
坚持科学规划,做好“农村公路+”文章。“农村公路+乡村振兴”,在提升公路品质、美化路域环境的同时,致力于沿线乡村经济发展,把用好农村路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农村公路+群众需求”,延伸客运线路触角,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农村公路+产业”,公路围着产业建,促进工业、农业重点园区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重点布局范围内共有工业园区3个、农业产业项目20个,有力推动了“阜星”牌高粱、“刘老人”牌鸭梨、“漫河”牌西瓜等一批农副产品发展。“农村公路+旅游”,围绕红色文化圣地马本斋纪念园,结合阜城湖,新改建5.8公里环湖大道。围绕霞口刘老人百年梨园,修建了梨乡之路,提升了梨文化节的承载能力。
完善机制 把管理做到实处
该县严格按照“一支养护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笔管养经费、一个运行机制、一套内业台账”的标准,推进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
目前,各乡镇已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农村公路管养队伍,结合“路长制”及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智慧交通”,全面掌握农村公路、车辆超载、城乡客运、出租汽车的综合交通运行情况,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同时,还通过县局加乡村的执法方式,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有效保护路产路权。在各乡镇还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打击占道经营、倾倒垃圾等行为,营造了畅安舒美的道路通行环境。
因地制宜 把养护落实到位
该县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各项养护制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现了由“以建为主”向“建养并重”的转变。
明确乡政府责任和县地方道路管理站、乡镇地方道路管理所的养护职责、隶属关系。同时,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做到有路必养,在全县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覆盖。
采用集中养护和日常养护相结合,在日常养护的基础上再进行两次集中养护,对县道、乡村道进行重点养护。同时,实施养护监督考核,实行养护投入与工程立项挂钩,养护质量与县政府绩效考核目标挂钩,有效保障了农村公路的养护效果。
创新模式 把运营做大做强
该县牢固树立“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村镇公交,基本形成了城乡公交、村镇公交、农村班线相互衔接、有机结合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候车亭和候车站牌的规划及选址,均遵循与农村公路同步设计、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加大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监管养护力度,加强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及时完善、规范损毁的交通标志、标牌、标线。2021年,该县被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省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县。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客运线路和站点的建设水平、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同时,制定农村物流实施方案,分步骤、分节点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提升农副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村群众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杨念)
责任编辑:贺笑 杜梓季
原文链接:http://jtt.hebei.gov.cn/jtyst/jtzx/sjdt/1016572670819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