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客运服务观察网!

客运服务观察网

“高纬度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 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

  

  

  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和科学研究中心申报的高纬度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站经过申报、专家评议、现场考察等环节,于2022年7月5日公示,7月13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文正式批准成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纬度多年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野外科学观测站的建设将为大规模工程维修养护提供数据支撑,对补充完善国家规范、形成地方标准,优化设计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交通行业开展科学观测起步较早,基于传统观测手段的观测历史,从1975年秋哈尔滨机场修建过程中修筑了300m的试验路,1984年10月修建了室内路基路面冰冻试槽,1989年修筑了600m2的庆安冻土科学试验场。早期的基础观测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同时对冻胀机理的分析、冻胀防治措施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取得了路基冻胀特性、基础埋置深度、土基强度衰减规律、冻胀控制理论和容许冻胀值等国际领先成果,相关成果纳入规范。

  2003年以来交通行业野外观测进入现代传感和通信技术时代,先后建立了具备不同功能特点和观测目的的野外观测实体工程。其中包括绥北公路路基冻胀特性监测点;京漠公路塔河至漠河段、前嫩高速伊春至北安段多年冻土路基沉降温度监测点;绥满高速、鹤大高速、同三高速佳木斯至哈尔滨段、齐泰高速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点。

  高纬度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我国高纬度冻土区首座跨地域、多参数、综合性交通基础设施长期稳定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前嫩高速伊春至北安段、北安至黑河段、京漠高速瓦拉干至西林吉段埋设了多年冻土路基沉降、变形、温度传感器等观测仪器,野外实验观测场地仪器设备均耐-50℃低温,可满足野外极寒天气状况下试验观测要求。该站瞄准高寒冻土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前沿科研技术,可为大规模公路工程维修养护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方案,引领和带动交通行业科技进步,助力我国寒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装备研发应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龙江科技支撑。

  依托单位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和科学研究中心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交通运输行业优秀科技人才,具有3000多万元实验仪器设备,5000 m2实验楼,4000 m2中试基地实验楼,为观测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和保障条件。

  按照《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试行)》(黑科规〔2020〕1号)的相关要求,高纬度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将继续开展野外站建设和组织运行和管理保障工作。拟与同江市人民政府(同江市交通运输局)签署“战略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建设基于深季冻区相关研究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我国高纬度多年冻土环境及深季冻区道路工程技术状况联网观测,为该类地区道路工程建设和运营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补充我国高纬度冻土区及深季冻区的观测网络,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年冻土的观测体系。

  同时,我中心与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在建设的交通运输部“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试点”,已获得交通运输部的批准,计划2022年至2025年,用一年的时间建设、两年的时间观测运行。未来野外观测站观测的数据上传至该网,并上传至国家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交汇、开放共享。

  

  (科技教育科供稿)

  

  

  

  图1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文件

  

  图2 数据采集自动传输

  

  

  

  图3 激光断面扫描仪数据采集


原文链接:http://jt.hlj.gov.cn/z_sjtxxzx/sjtxxzx_gzdt/2022/08/176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