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客运服务观察网!

客运服务观察网

应用新技术 晋江大桥穿上“轻薄新装”

  

  晋江大桥沥青摊铺,经过碾压之后一两个小时即可快速开放交通。(刘建军 摄)

  

  

  泉州市公路中心首次在桥面上使用沥青路面封层微罩面新技术。(刘建军 摄)

  

  东南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张卉 记者 谢玉妹) 行驶于晋江大桥上,新铺好的沥青路面在明媚阳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桥梁在此次病害处治工程中“穿上新装”“换上新颜”,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显得气势如虹。为了有效提升桥面使用耐久性,泉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首次在桥面上使用沥青路面封层微罩面新技术,助推公路预防性养护再上“新台阶”。

  沥青路面封层微罩面应用技术是将层间界面剂、乳化高黏沥青、水性环氧树脂、集料、表面保护剂等材料多层同步撒布施工至原路面,形成一层厚度为6毫米的沥青封层罩面,具有抗车辙、抗滑性能、耐久性好、施工简单快捷、较短时间内即可开放交通等优点,适用于交通量大、路面性能要求高的高等级路面轻微病害的预防性养护。相比以往先对旧桥面进行铣刨再加铺4厘米沥青面层的做法,微罩面技术造价低,可有效降低桥梁恒载,施工时间短、对交通通行影响小,可广泛运用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

  为促进该项新技术顺利推进,助力公路养护项目提质增效,泉州市公路中心在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的基础上,从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部署,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此前已组织在国道355线永春段连接泉南高速出口路段上试用该项新技术,使用后路面病害明显减少,路面技术状况处于优等水平,整体效果良好,为之后运用于桥梁打下坚实基础。

  业主单位桥隧分中心迅速安排技术骨干力量扎根一线,借鉴此前的试验结果,仔细考察在桥梁落地实施新技术的可行性。项目开工后,考虑到桥梁结构的特殊性,在正式施工前,先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效果良好。

  据了解,为了不影响交通,正式施工采用分车道分段的方式。施工人员驾驶着封层洒布车将近70℃的几种材料按顺序均匀撒出,滚烫的沥青在烈日的加持下热气腾腾,抢抓夏季高温天气“趁热”施工,气温越高,沥青摊铺质量越好,经过碾压之后一两个小时即可快速开放交通。

  为解决交通公路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加快推进交通公路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福建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先行区,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当好开路先锋,全面提升公路服务保障能力,近几年来,泉州市公路中心立足实际应用和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积极探究新材料、研发新工艺、研究新技术、研用新设备,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有效提升公路科技应用水平。

  附件下载:

  0">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207/t20220728_596334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