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客运服务观察网!

客运服务观察网

“一路先行 共学新语”获奖文章②|汲取“八八战略”思想伟力 农村公路铺筑城乡共富“快车道”

  汲取“八八战略”思想伟力

  农村公路铺筑城乡共富“快车道”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部署“八八战略”中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交通建设是关键。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路更通畅,人的往来更便利,一体化的“物理条件”具备了,融合共富的“化学反应”才有可能实现,城与乡才能相向而行、践行渐近。

  

  如何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扛起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杭州交通从“八八战略”“千万工程”中汲取乡村成长力量,把农村公路提升改善作为乡村振兴、城乡共富的重要支撑,以“四好农村路”穿针引线,全力攻坚“建、管、护、运”全过程闭环管理,让一条条县道贯穿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塑造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毛细血管”,生动描绘富美乡村的绚烂画卷。

   一、从“八八战略”“千万工程”中汲取乡村成长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属性。2005年12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总结了“八八战略”实施两年多来的六条体会,第五条就是始终坚持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八八战略”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需,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特别是要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改善交通出行条件迫切的愿望。

  

  在杭州,建设高品质“四好农村路”项目连续三年高票入选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同时也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并在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年度考评中获得了2个第一和1个第二的好成绩,真正做到了为全市各界群众谋福祉的初衷。建设内容从主干道路的改造提升逐渐走深走细,进村入户至村户的家门口,进一步织密农村路网,改善沿线乡村人居环境。从2018开始,杭州还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调查评估,对九个区(县、市)的村民、司机、游客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问计于民,从“畅、安、舒、美、绿”及公众获得感、总体评价等多维度收集公众意见建议,工作成效几何由群众说了算,而这些意见也为加强和优化农村公路建设管养提供了有效参考。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呼唤,回答解决好问题方能彰显理论之力量。对杭州农村公路建设来说,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从党和国家战略需要出发,围绕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人民群众对“四好农村路”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方案。例如,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杭州的农村公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迭代变迁,在基本覆盖的成效下,面临着如何长效化管理这一突出问题。作为管理部门,杭州交通充分认识到建好是基础,护好才是重点。路“养”得不好,即使“建”得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发挥不出经济发展“先行官”作用。

  为此,杭州交通专项印发《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路长制实施意见》《“路长制”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路长,健全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有了制度作为坚实底座,再向上叠加政策、资金、技术等保障要素,路的管理养护更显水到渠成。尤其在技术支撑方面,根据《浙江省四好农村路地方标准》,杭州交通起草编制形成《杭州市建设高品质“四好农村路”设计导则》,这成了区县农村公路发展一大利好,因为路的设计规划“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也在源头确保了路的品质。而对于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遇到痛点难点,交通技术服务队时常深入基层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这种直达一线的服务方式也备受区县农村公路管理单位欢迎。

  

   坚持系统观念。在“八八战略”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系统观念占有突出位置。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透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部分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等多对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就杭州而言,“一湖三脉三江”相互交融,塑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形成了“西部丘陵多山,东部平原低平”的不同自然条件。除了自然条件影响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也对工作推进产生了不同影响。例如,在交通运输部专家复核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现场会上,经济发达的萧山区提出要在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持续拉高标准,把区内全部“四好农村路”拓宽到6-7米,这一计划在全国范围也属创新之举。

  而在西部山区,群众的诉求更集中于路的“广域覆盖”,路能否修到家门口,是很多人的心愿。根据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杭州交通因地制宜做好统筹保障。例如,对补助标准进行分级设置。根据地区综合实力的不同,将补贴标准对应按照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来设置,更好发挥补杠杆作用,激发欠发达地区的建设积极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铺筑城乡共富“快车道”

  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从康庄工程到美丽公路,再到“四好农村路”建设,经多年建设,杭州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4654.3公里,密度达到8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6个,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2个,交通运输部“十大最美农村路”1条,中国公路学会“全国美丽乡村路”2条,省“十大最美农村路”1条,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踏准鼓点出台政策带动发展。2003年,浙江省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当年9月,杭州在富阳召开乡村通达工程建设动员会,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大规模改造建设工程,12月,淳安县左口乡通乡公路通过竣工验收,自此杭州市实现“乡乡通公路”。2015年,杭州把握G20峰会机遇,在整个城区进行轰轰烈烈的提升改造时,美丽公路建设也全面展开,沉睡的山乡村落“忽如一夜春风来”;2018年,站在“前锋会后亚运”的关键节点上,杭州又启动高水平高品质建设“四好农村路”,市级财政五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0亿元,2023年,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期间(2023-2027)每年追加1亿补助资金。

  伴随着乘势而上的发展鼓点,“畅洁亮美”的临平超山环线,将风景从核心景区扩散至百姓身边,带旺了一片农家乐;而余杭区的漕雅线,则带来大径山地区的“后发优势”,茶园、花海、水库、竹林串珠成链,吸引众多游客。农村公路变得“养眼”,乡村变美了,村民吃上“旅游饭”。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位于淳安的淳杨公路被誉为“最美赛道”,还是全国首条农村“绿色公路”、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它串起湖光山色和四季风景,吸引了中国自行车联赛、千岛湖国际马拉松赛、国际毅行大会等大小体育赛事40余场在此举办,国内外参赛者约28万人次在此集聚,展现了人与公路、体育与自然的有机相融。而这背后,贯穿着“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杭州在西部县(市)修路时,特别突出生态协调,让农村公路融入风景、自成风景。

  相较于西部的风光旖旎、山势起伏,作为东部发展龙头的传统经济强区,农村公路建设配合着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一条名为“时代大道”的农村公路,一改传统认知中农村公路的“小而美”,以宽25.5米、时速80公里、双向六车道的形态,下穿杭州绕城高速后往南延伸,直抵南部乡镇,有效承接滨江等杭州主城区更多产业红利,商业综合体、威雅实验学校以及多个配套项目建成交付,此外还有吉利、恒鼎等产业项目逐步落地。当地群众称“时代大道通南部,南部步入新时代”,这一句戏言,也承载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让人看到“因地制宜”理念的精彩实践。

  铺筑城乡共富“快车道”。农村公路,不仅是交通线,也是经济线,打通的是城乡共富的双向道,既把产业带进来,也留住了人心。在临安横风线上,苍翠山林间有家时髦的咖啡馆,咖啡馆主理人是从香港返乡的创业青年任银。由洪村通往径山寺的断头路打通后,洪村不仅结束了百年来南面只能徒步进山的历史,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无论是开车还是骑行,抵达半山腰后,基本都会在任银的咖啡馆内小憩。由此,年轻的咖啡理想逐渐照进现实,在农村公路上有了安放之地。

  伴随着路的延伸,农村物流也得到打通。在淳安县大墅镇,负责农村电商物流集散中心的创业夫妻档依托着平坦公路,将快递触角延伸至县城的每个角落。仅大墅镇的快递站,一天就能收发快递1500单,高峰期突破2000单,即使山村路远,快递依然能准时到达,人在乡村也能体验到城市里的物流速度。

  法治力量为农村公路护航。如何实现长效化治理?杭州想到了借助法治力量为路护航。近年来,杭州通过编制《杭州市建设高品质“四好农村路”设计导则》,配合交通运输部《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南》《浙江省四好农村路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导手册》等文件,加强对区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杭州更是率全省之先,从2019年开始积极筹谋为农村公路立法,经多轮努力,《杭州市农村公路条例》力争明年正式施行。通过立法的方式,杭州总结提炼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各级政府职责也能够得到明确,由此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要求,将农村公路建设运营要素保障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公路治理水平。

  智慧赋能公路管养后半篇文章。在管理和养护方面,杭州积极探路,已经形成了“以县为主、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工作机制,县、乡、村三级路长制不断完善。2021年起,杭州试行市县共同投保的农村公路灾毁财产保险,实现利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农村公路灾害风险,增强灾后修复能力。同时,杭州积极谋划和落实“畅、安、智、享”的“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的2.0版。例如,萧山区通过植入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实现农村公路“智联管养”。管理部门在日常巡查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病害一键上传并派发专业单位处置和结果存档,实现管理闭环,由此解决以往养护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让管养工作更具时效性。

  大道如虹,人民满意一直在路上。杭州1.4万余公里农村公路将继续延伸,预计到2023年底,杭州将完成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五年,杭州计划投资13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182公里、养护工程4058公里,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助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面支撑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和“区域共富、城乡共富”发展。

  作者: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 李清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3/11/27/art_1229318207_590349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