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高效运行、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十五项推进行动的重要内容。济宁市委、市政府把强力推进现代港航物流业发展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重要突破口,锚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撑,实施项目带动,全市港航物流业呈现提档升级、多元发展的强劲势头,把现代港航物流业全力打造成为推动济宁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新发展优势和融入“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引擎。
一、做好港航政策支持保障。全面落实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机制下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关于服务“双循环”物流运输体系推进行动和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推进行动相关要求,相继出台《关于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济宁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制定集装箱航运航线补贴申请指南并实施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和新能源船舶优先过闸政策,投资20亿元建设新能源船舶项目,全力推进低碳高效运输船舶方面走在前;下发《济宁市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系列文件,多措并举,推动全市绿色港口建设。
二、做实港航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形成“一干双线十二支”水运基础设施网络。一是推进航道工程建设。京杭运河湖西航道(二级坝至苏鲁界)改造工程、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济宁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分别于2022年9月、10月交工验收;白马河航道工程于2022年12月完成交工验收;微山三线船闸工程正在开展土地征迁工作。同时,全力推进上级湖湖西航道工程、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前期工作,推动复兴河等重要支流航道前期工作,打造干支直达、联运高效、绿色安全的内河航运体系。发挥港口物流枢纽作用,加快港口优化整合,全力打造“三个亿吨级港口群、五大重点作业区”,以港口集群促进临港产业集群。2022年,全市新建4个2000吨级通用泊位、2个2000吨级多用途泊位,新开辟5条集装箱航线,新增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27万标箱。梁山港9#-11#泊位、龙拱港4#-10#泊位分别于2022年4月、10月份完成交工验收。
三、坚持多式联运示范引领。积极融入服务“双循环”物流运输体系推进行动,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强力提升物流运输竞争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优势,狠抓重点突破,强化项目落实,梁山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于2022年11月纳入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目前梁山港呈现“一平台、两体系、三线路、四方向”的多式联运格局。“一平台”是指多式联运服务平台。“两体系”是指散货转运体系和集装箱转运体系。“三线路”是指以梁山港为核心枢纽节点的三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分别是“散改集”铁水联运线路(瓦塘站—梁山北站—梁山港—镇江港—太仓港)、“重载+重载”铁水联运线路(瓦塘站—梁山北站—梁山港—镇江港—武汉港)、铁水海联运线路(衡水站—台前北站—梁山北站—梁山港—如皋港—惠州港)。“四方向”是指梁山港多式联运智慧化、绿色化、重载化、集群化四大发展方向。该项目的实施对济宁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打开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对外开放新通道,打造全国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实现港航智慧赋能。加快实施数字交通推进行动,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智慧发展,依托数字化航道项目,投资2.6亿元建设了以“一图一站三平台”为整体架构的济宁智慧管理与服务体系,在全省内河率先建成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首家上线“济港通”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提供在线实时监控、数据综合分析、船舶通航管理、水运智慧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借鉴青岛港智慧港口建设经验,梁山港建成山东省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首个智慧园区平台,实现了物联感知自动化、生产调度数字化、安全环保智慧化、三维动态可视化目标;龙拱港创新建设智能化集装箱示范港,作业效率提升80%,实现绿色低碳运输,全面提升了港航绿色发展水平。
原文链接:http://jtt.shandong.gov.cn/art/2023/6/26/art_101906_103125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