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前进的历史长河之中,总有一些人给我们以感动。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传世佳话,但其在平凡岗位上匠心强技、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他就是“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红河公路局建水公路分局二级技师王彬。
从业24年来,王彬和机械作伴、与公路为伍,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热爱的养护事业,用拼搏和汗水守护着祖国西南边陲的“国门公路”,谱写了一段精彩绝伦的“筑路”人生。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看起来沉默寡言,眼神中却透出坚毅和果敢,这是初见王彬时的印象。登上挖掘机后的王彬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挖土、旋转、装车,仅仅几秒钟,笨重的挖掘机在王彬的操纵下竟是如此的行云流水、灵巧自如。
“王彬是我们单位技术最全面的,还能用挖机精准操控写毛笔字,他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精进的技艺,不断超越自我,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提起王彬,刚刚卸任建水公路分局党总支书记的陈翠一脸欣慰。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彬清楚的知道,其实自己所有看似惊艳的技术,都来自长久的磨炼。从业务“小白”到成为行家里手的背后,不仅是汗水、拼搏和付出,更有一份责任和担当。
1998年,从技校毕业后的王彬,就被开远公路管理总段分配到大保高速公路工地,而且有幸成为了第一批挖掘机操作手。因为当时挖掘机师傅非常紧缺,根本没有师带徒一说,单位的挖掘机到位后,厂家负责维修的师傅连修带保养做了一点简单操作讲解就离开了,这对王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挑战。
面对困难,王彬没有退缩,工地上那么多的工作需要挖掘机来完成,不能耽搁。“刚开始时,我经常手忙脚乱,错误频出,但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挖掘机操作手,没有捷径可言,唯有勤学苦练。”回忆起刚刚学习操作挖掘机的那段经历,王彬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每天天一亮,他就爬上挖掘机,在一平方米左右的驾驶室里摸索、练技术,挥舞铁臂,重复开挖、回填工作,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机器上。
那时候工地大多在深山老林之中,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住的是油毛毡房,缺水缺电,晚上冷得睡不着的时候大家只有烧着篝火围在一起打发时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彬一待就是三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正是凭借这种“绣花”功夫般勤学苦练,王彬慢慢地与挖掘机达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
日复一日伴随自己工作的机械设备,一有时间,王彬就把挖机擦得锃亮,每次出任务前,还要仔细检查机械状况,详细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任务结束后,又对机械做一次全面保养。正是凭着细心、恒心和耐心,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王彬的机械看上去总是比别人的新,机械的使用年限也不断延长,而且不光是挖掘机,其他像铲车、装载机、压路机等设备在他手里也都样样精通,从业20余年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确保了设备安全、作业安全、人员安全。
荣誉是最好的褒奖,2019年,王彬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一个人由兴趣到志趣、再到作为毕生事业去追求,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建水公路分局局长刘跃明眼中,王彬就是这样的人。
以匠心守护初心,用奉献诠释担当。王彬将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以扎实有力的脚步,于荒凉中踏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钻研创新 匠心传承
如果把土地比作一把琴,公路就是琴弦,公路人则是不断在琴弦上跳动着的音符。他们在应急保畅时冲锋在前,在养护技术上不断改革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这是职责所在。作为红河公路人其中的一分子,王彬亦不例外,他将这份责任深深地根植于心,甘当“铺路石”,默默地耕耘奉献。
挖掘机驾驶其实是一项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斗方之地,不仅要忍受机器的轰鸣声,更要忍受长期无人交流的寂寞。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岗位上,王彬却以精湛高超的技能、默默坚守的情怀,书写属于他的“工匠精神”。20多年来,王彬凭借着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热爱,硬是把挖掘机操作干成了一门艺术,并且潜心钻研,总结出许多独特的操作工艺方法。
为了提高水沟清理效率,王彬在挖掘机斗齿间隙中焊接钢板,使之形成一个平面,有效解决了挖掘机清理水沟死角问题,日均清理满沟500米,约等于50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此外,他还给挖掘机配上了破碎锤、夯实头、液压剪等工具,一机多用,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养护成本。
令人称奇的是,2018年,在国道G323线大修坏路处治级配料铺筑中,在没有平地机的情况下,王彬操作凯斯58C挖掘机,充分利用挖掘机上自带的推土铲替代平地机工作,日平均铺筑双边路面长达700米,10公里的路面,仅用15天就按质按量铺筑完成,得到了领导及同事们的充分肯定。
类似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24年的奋斗看似弹指一瞬,但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王彬亲身体会才懂,虽然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丝毫没有削弱他立志做“最美”公路人的信念,也正是如此,他那种怀揣希望、逐梦前行的正能量,一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名员工。
“王彬师傅只要有什么新技术、新方法,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他还经常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机械操作和维修中的问题,他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屏边公路分局的陈应波感慨万千,从当初什么都不会的新人,后来因为王彬倾囊相授的传帮带教,现在的陈应波不仅成了业务骨干,还成长为零开公路管理所所长。自2003年至今,王彬共带出了8名业务骨干,其中技师1名、高级工7名。
用双脚丈量路程,以匠心铺筑坦途。王彬告诉记者,不管是工人还是工匠,不在于知识技能的多少,更在于付出多少,奋斗多少。他说现在带徒弟不只是教授操作上技术经验,更应把中华民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传承下去,才能将每一个平凡岗位的力量汇聚到一起。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出行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新时代每个公路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一组组简单有力的数据,一幕幕拼搏奉献的场景,见证着王彬20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无数个像王彬一样的红河公路人怀揣使命、越是艰难越向前,一直行进在养护征途上,他们逐梦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公而忘私 深情守护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铸就伟大。伟大与平凡并非凭空而论的,无不以平凡工作为依托、以平凡劳动为根基。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公路养路工人的真实写照。公路养护工作十分艰苦,是一份好多人都不太愿意从事的职业,王彬却满腔热情一干就是24年。“公路就是我的家,养好路,保畅通,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是王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言语朴实却铿锵有力。
岁月峥嵘,荣誉为证。回望王彬走过的路,不难发现,他就是以实干笃定前行,在挖掘机操作手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成绩、把无穷的奇迹厚植于平凡奋斗中的时代追梦人。
王彬是建水乃至红河州远近闻名的机械操作能手,许多项目公司都争着抢着聘请王彬出来工作,面对高薪诱惑,王彬自始至终不为所动,依然风里雨里,出现在应急保障任务最需要的地方。“王彬一直都是一个廉洁奉公、忠诚干净的好典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建水公路分局纪检组长罗萍由衷地说。
作为公路养护能手,长期在路上应急保障,烈日下、风雨中、尘土飞扬的路段上、泥泞不堪的桥底下、昏暗潮湿的涵洞里都有王彬忙碌的身影,有时一两个月见不到家人,这也是让上有老下有小的王彬感到最愧疚的事,尤其对女儿和儿子的陪伴更是少之又少,谈到争气的女儿考取红河州一中时,这个铁打的汉子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情感,眼里透着满满的湿润。
“有一次王彬的爱人突发阑尾炎住院,需要家属签字和守护,而王彬在坡头工地赶抢修任务不能分身,直到爱人出院都没能看上一眼,而且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地发生过,王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令人敬佩。”陈翠动容地说。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国与家面前,王彬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但王彬很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温暖和力量,照亮了他心中前行的方向。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小家需要我,大家更需要我去守护。”王彬告诉记者,他天生就是个筑路者,修好每一条路,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他这一生无悔的选择……
“前面总是辽阔的荒野和群山,身后总是笔直的大道。大地之上到处种满了鲜花,只等英雄归故乡。可鲜花注定只能寂寞地开放,因为英雄依然在路上。”
这就是红河公路人博大而无私的胸怀。
原文链接:http://jtyst.yn.gov.cn/html/2023/xingyexinwen_0905/1299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