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专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李喜作主题发布,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规划处、建设管理处、运输服务处,自治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聚焦两件大事 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当好开路先锋”新闻发布词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李喜
(2023年5月26日)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交通运输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自治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2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6万公里,12个盟市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103个旗县(市区)全部通一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高速、一级公路出区通道达到46个,与周边八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全面打通,12个公路口岸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内蒙古境内路段正在加快建设,自治区“四横十二纵”综合运输大通道初步形成。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当好开路先锋。 一、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交通保障能力,服务和支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构建生态优先、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推进绿色交通设施建设,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用能清洁低碳转型,服务黄河流域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一是着力加快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力争年底铁路货物周转量占综合运输比例达到56%。探索建设充电、加氢、加气与加油一体的综合能源补给站。年内,实现开通运营的89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具备条件的普通干线公路充电服务设施全覆盖;力争全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全部是新能源车辆;建设项目固废利用总量计划达到400万吨以上,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的废旧路面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100%。二是持续推动黄河流域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呼包鄂乌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黄河流域“几字湾”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畅通跨区域、跨黄河交通运输通道,开展铁路、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我们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沿边抵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可靠、安全便捷的平安交通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安全能力建设。一是加快补齐沿边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今年开工建设G331路井—甜水井等4个项目517公里,建成阿尔诺尔布敦—乌里雅斯太245公里,确保2024年沿边国道全线以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建成通车,为吸引更多的人到边境地区置业安居提供交通保障。二是夯实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础。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专项整治任务,今年计划实施危桥改造185座、公路安全设施提升工程18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公里,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加强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管理、整改闭环,构建专项治理和预防为主的防控模式。三是提升行业应急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公路交通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今年持续推进2个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4个盟市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站)建设。完善跨部门、跨区域预警联动机制,实现数据归集、平台对接、信息共享。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二、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流通体系,提升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交通保障能力,服务和支撑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我们将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建设贯通东西的快速运输“大动脉”,加快建设支撑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调运集散中心,统筹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健全能源等战略物资和粮食运输保障体系,支撑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特色农畜产品运输需求,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 一是着力加强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内蒙古段和自治区“四横十二纵”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提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水平。加快东西大通道高速公路建设进度,确保2024年主体贯通。 二是着力强化系统集成。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通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赤峰、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为契机,规划建设一批综合货运枢纽,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水平。 三是着力促进降本增效。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创新客运班车带货、带邮件等服务模式。优化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提升农产品上行能力。配合邮政部门新增嘎查村寄递物流点3500个,基本实现农村牧区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全覆盖。推进2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5家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企业,制定乳制品、肉制品冷链物流地方标准2项。推进“司机之家”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持续推进落实各类通行费优惠政策。 四是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推进交旅、交邮融合发展,支持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路衍经济。充分发挥我区货运需求旺盛、运输量大的优势,顺应物流业基地化、平台化发展趋势,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将网络货运平台融入综合物流平台共同发展,构建“1+1+N”发展模式(即构建1个全区性综合物流平台,建设1个行业监管服务平台,支持各地建设N个优势特色物流平台)。 五是着力做好保通保畅。强化部门间、区域间、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同配合,固化三级督办、一事一协调等制度成果,推进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值班值守、跟踪调度、供需对接,保障粮食、能源等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更好服务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三、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交通保障能力,服务和支撑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我们将围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跨境运输通道建设,构建陆海联运体系,增强腹地支撑能力和对外连通能力。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际性枢纽港站和甘其毛都、策克、满都拉等重点专业口岸枢纽建设,保障产业链和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建成海拉尔—满洲里、二连浩特—赛汉塔拉高速公路,实现综合枢纽口岸通高速公路。积极融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加快甘其毛都—海流图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G1816荣乌高速乌海至石嘴山等公路通道建设。二是加强制度规则“软联通”。提升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水平,优化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业务,切实做到工作流程“扁平化”,促进国际道路业务办事“高效化”。鼓励更多企业开展TIR(《国际公路运输公约》)运输,充分发挥TIR“门到门”运输优势,加速国内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提高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交通保障能力,服务和支撑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我们将紧扣“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宗旨,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深化“四好农村路”与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为助力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建设“模范自治区”发挥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是完善交通运输骨干网络。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动构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顺通北京、畅联八省、抵边达海、城乡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今年计划完成公路交通投资350亿元,力争开工建设公路里程1万公里。 二是提升农村牧区公路通达深度。加快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和农村牧区旅游路、产业路、联网路建设,全年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5000公里,完工4200公里,新增30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 三是深化“四好农村路”与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今年力争创建4个国家级、10个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鼓励各地结合示范县创建打造最美草原、森林、沙漠、沿黄公路品牌。开展第一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此为载体,以点带面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城乡客运服务多元化供给,推进定制旅游班线、一站多点客运试点和适老化公共交通改造。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三是完善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多层次交通网络。打通“71118”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推进首府至盟市、相邻盟市、重点口岸高速公路联通,推进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形成“一横十纵”铁路网,打造呼和浩特区域性门户航空枢纽,扩大通用航空在运输、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快速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畅通瓶颈路,推动提高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比重,实现对重要口岸、枢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有效覆盖,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加强口岸铁路建设,形成完善的干线网。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林区道路建设,提高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重,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进一步延伸农村牧区公路网,增强基础网服务保障能力。
“十四五”期间,我区持续发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是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建设,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包银高铁巴彦淖尔站、乌兰浩特市高铁综合客运枢纽项目,3个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前全部建设完成。二是推进综合货运枢纽集约化发展,组织呼和浩特、包头市申报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完成通辽市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满洲里公路口岸国际物流贸易综合体等2个综合货运枢纽,推进满都拉口岸国际公铁物流园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物流园等5个货运枢纽项目建设。
中国交通报记者: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都是广大农牧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对于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意义重大,请问“十四五”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等方面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自治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邢占文:“十四五”以来,我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始终做到重点落实、重点推动、重点督促,坚持以“面向农牧民、服务农牧业、方便农牧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客运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我厅着力健全完善农村公路支持政策,相继推动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全面推行农村牧区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制度,为我区农村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十四五”以来,以苏木乡镇通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等为建设重点,有力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全区已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49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7.1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达到98%;路面铺装里程达到13.8万公里,铺装率达到79%。 全区103个旗县全部通一级及以上公路;735个苏木乡镇通三级公路(苏木乡通三级公路率为94.4%);11044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29630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为86.3%)。一个以县级公路为脉络、以乡级公路为延伸、以村级公路为补充的连接国省干线,遍及乡村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农村客运方面 近年来,我厅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发展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农村牧区群众满意为总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及时通过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发展预约响应、开通扶贫专线等方式,满足农牧民季节性、群体性、潮汐性出行需求,持续巩固建制村通客车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工作成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客运车辆3436辆,实现了我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 “十四五”期,我厅坚持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农村客运保障资金,加大农村客运财政保障,制定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方案,精准补贴、足额发放、及时拨付。实现了农村客运车辆补贴全覆盖,全区已累计为旗县及苏木乡镇客运站发放运营补贴4447万元。深化农村牧区客货邮融合发展,进一步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城乡交通运输新模式,保障农村客运稳定运行。 同时,着力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2021年我区和林格尔县被评为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2022年我厅积极组织开展自治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申报及创建工作,今年已确定土默特右旗等11个旗县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其中有6个旗县已申报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原文链接:http://jtyst.nmg.gov.cn/jtzx/jtyw/202305/t20230529_23218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