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云南省绿美交通三年行动(2022—2024年)》任务分工方案。保山市高度重视,印发了“保山市绿美交通三年行动任务分工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绿美公路4059.855公里,其中绿美高速公路316.855公里、绿美普通国省道393公里、绿美农村公路3350公里。通过绿美交通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体现交通绿美适宜性和协调性,提升出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滇西粮仓”隆阳:四结合打造公路绿美
隆阳区注重以“四个结合”打造绿美农村公路,重点打造出板桥至宝鼎寺等乡镇公路。
注重“绿美模块”结合,凸显效果。甄选绿美交通点位,注重将绿美公路与绿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提升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及村寨人居环境,强化公路文化与沿线人居环境相融合,为群众提供美丽、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注重“点线带面”结合,立体增色。以美丽公路建设存量为基础,借景沿途风光,板桥至宝鼎寺公路补植塔柏60余棵、三角梅350余株,打造出棕榈、刺桐、樱花等乔灌结合、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道路景观,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绿化体系,展现金鸡乡的绿美风貌。
注重“项目建设”结合,汇聚合力。采取多渠道、多元化投入,协调多部门共同推进绿美公路建设。结合水利项目建设,修复破损水泥路面450平米,增设挡土墙300米,处理路面裂缝2.7公里,大大提高了道路安全通行条件。
注重“创建养护”结合,长期持续。“三分建,七分养”,在全面创建绿美公路的同时,同步健全道路养护机制,按照“高标准、精细化、常态化”原则,细化责任,强化监管,优化配置,提升绿化成活率、保存率,确保绿化美化效果长期稳定。
板桥镇左所村结合山区位置及茶叶资源优势,党员带头,群众捐款捐树、投工投劳,种植樱花树640株、茶树4480株;整合移民项目、村委会自筹、政府补助,共筹措资金163200元用于绿美公路建设;紧扣“畅、安、舒、绿、美”标准,进村主路段环境卫生实行包保责任制,行道树养护交有经验的退休老同志进行义务养护,解决“没人养,养不好”的问题,推动路域环境持续改善,保障公路绿化美化长足发展。
“善洲故里”施甸:增绿扩美一路一风景
施甸县是善洲故里,善洲精神与绿美公路建设一路前行。
甸阳镇张家村绿美公路整合住建部门排水设施改造项目,将“设施美”纳入绿美公路建设,设置DN200污水管663米,DN300污水管6085米,修复破损路面3200平米,投资490万元;张家社区筹措村集体资金,对沿路的河道两侧实施绿化2.5公里,种植樱花450株,投资36.75万元,打造出2.5公里绿美道路,受益群众1040户4738人。
老麦乡太和社区民主水库至高家寨绿美公路全长5.2公里,是连接临近集市、乡村的主干道。社区以“畅、安、舒、美、绿”的目标,盘活社会资源,党员示范带头,融资10万元,对公路沿线实施添植补种、增绿扩美,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00多个,群众捐款2万多元,种植20000多株黄冠菊,绿美道路辐射周边400余户2100多人。社区以《村规民约》、“村庄清洁日”为抓手,将道路垃圾清理和日常养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做到绿美公路有“主人”。
仁和镇菠萝社区官市街道路是茶马古道一个重要节点,南来北往的一个驿站,一路有马帮留下的斑驳杖痕,驮队踏出的蜿蜒小径。
菠萝社区官市街绿美公路以“畅安舒绿美”建设标准,多措并举筹措资金900万元,改造路面11000平米,按照“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草则菜草”的原则,种植三角梅、棕榈树、蓝花楹等树木340余株,绿化里程2.7公里,投资约8万元。
绿美官市路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路,附近800余亩蔬菜外销走上快车道,带动了仁和镇产业的发展。
路就是风景,路就是产业,路就是资源,路就是发展。
施甸县绿美公路建设突出地域气候特点,选择乡土树种和开花树种,突出生态公路、景观公路,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应绿尽绿”;打造乔木、灌林、地被三级绿化带,努力实现“建设一条路、示范一条路、美丽一条路”,逐步形成“乡镇有亮点、一路一风景”的路域环境。
“极边之城”腾冲:一年四季有绿美
腾冲市绿美公路建设着力打造腾越街道满邑至洞山公路、芒棒镇老桥头至桥街段、大竹园至玛御谷等乡镇公路,旨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整体形象品质。
腾冲市“绿美公路三年建设规划”腾越街道辖区涉及乡村公路16条,公路两侧适宜种植路段13812米。
腾越街道以“适地适树,科学配置乡土特色树种”为特色,种植红花油茶、红豆杉、桂花、香樟、肉桂、樱花等乔木500余株,种植木春菊、毛叶杜鹃、绣球、红花檵木等地被植物4000余平方米,编制竹篱笆2300余米,并在道路侧边建设观光花园两个,投资160余万元。
芒棒镇老桥头至桥街泼水广场公路,主线全长3.4公里,支线长0.24公里。该段公路以打造“亮丽景观路”为目标,主线栽种紫荆花800余株,铺设草坪3211平方米,增设自行车道,铺筑彩色沥青人行道,全程路灯亮化;支线为进村道路,栽种大树杜鹃。行走该路段,沿途鸟语花香,龙川江景、周围村庄和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如诗如画。
大竹园至玛御谷公路全长5.25公里,连接樱花谷景区,是县城通往北海镇的老路。大竹园至三星桥段3.25公里主要栽种樱花,建设慢行系统、景观照明,因地制宜打造景观、配套建设浇灌水管、照明输电线路等;三星桥至玛御谷2公里路段主要栽种棕包1000余株,安装景观路灯60盏,夜行玛御谷景区一路星河灿烂。
腾冲市绿美公路建设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路线选择和综合排水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减少山体开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合理设置弃土场、拦砂坝,最大限度避免水土流失;构造物设置注重保持与原有地貌景观、村庄布局、周边路网、排灌设施的和诣,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污水、废料、噪音对当地人居环境的影响。
腾冲绿美公路,构建起丰富的林冠线,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植物的花期、叶色、季节变化,“乔灌草”结合、“大中小”搭配、“点线面”协调,建设起四季花绿、季相分明、各具特色的立体复合景观廊道。
“滇西雨屏”龙陵:一把尺子量到底
龙陵县以“因路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为理念,以建成“路网合理、路况安全、环境舒适、特色明显、服务优质”为目标,高水平编制绿美公路建设线网规划、旅游专项、养护专项、场站布局规划,把“美丽公路”成果和措施体现到专项规划中,为绿美公路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在建设过程中高标准落实设计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高标准、高品质完成建设目标,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从建设标准、建设功能、建设方式以及连接景点、景区带动发展上着手,打造绿美公路,重点打造绿美交通标杆典型示范项目龙山至勐柳出口绿美公路6公里。
龙山至勐柳村出口公路为县道。路线起于腾龙桥头,经蚌别、田心、沙坝田、洞弄,止于佑民村,里程15.158公里,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每年秋季,龙江乡的金色稻浪和“稻花鱼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结合龙江乡“稻花鱼节”乡村文化旅游,打造建设一条“花园式”沿江公路。沿线设置简易停车场5处,休息区1处,休息区占地6.8亩,配置了花园、廊亭、便利店和公共卫生厕所;种植香樟树35株、小叶紫薇62株、三角梅750株、滴水观音800株、菠萝蜜200株、澳洲坚果350株等,绿美设施投资达150万元。
绿美公路建设,极大提升了龙陵境内乡镇、景区的知名度,方便山区群众出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千年茶乡”昌宁:看得见绿,记得住乡愁
昌宁县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以创造优美、舒适、安全的行驶环境为目标,全力推进“绿美公路”建设。
2022年,采取部分养护工程项目整合、部门整合及县乡镇共建、群众投工投劳模式投入资金2145万元,完成143公里“绿美公路”建设,建成了一批“看得见绿、记得住乡愁”的绿美农村公路风景名片。
2023年,规划“绿美公路”建设300公里。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和“路长制”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交通主体、乡镇配合、部门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以勐统-更戛、梨树洼-云永线岔口等公路作为试点,突出美丽元素规划建设。勐统-更戛公路撒播草籽5719.2平米,种植草皮464.09平米,人工种植小花3498.39平米,栽植乔木571株,栽植灌木317株,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景观台1处,在两乡镇交界处打造观景休息区1个。梨树洼—云永线岔口公路沿线栽植乔木1011株,种植灌木5768.9平米,铺植草坪1568.04平米,种植绿化草40388平米,支砌免烧砖花台270立方米,打造县城全貌观景台1个。
昌宁绿美公路景观设计以“安全至上、崇尚自然、显山露水、彰显人文、路景融合”为理念,在公路沿线栽植乔木和灌木、铺植草坪、种植花卉等打造绿色景观带,逐步形成“县道有示范、乡镇有亮点、路路有风景”的路域环境。
坚持“红色引领、绿色生态、特色设施”发展理念,以红色文化和生态文明为引领,利用公路沿线两侧闲置土地,在开阔地域增设观景台、旅游休息区等设施。
坚持“绿美公路”建设与生态文明相结合,与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致力打造“错落有致、特色鲜明、色彩宜人”的生态景观路,一条条“茶叶路”、“樱花路”让行人进入“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
以“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为目标,打造出一批具有茶乡特色的乡村振兴路,村民把农特产品搬到路边服务区、休息区售卖,让游客充分享受“吃农家饭、购农家物”的休闲时光,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快车道”。
保山市绿美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高速公路绿美服务区、绿美立交区、绿美收费站,绿美普通国省道、绿美机场、绿美铁路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有力推进,绿美交通建设在保山大地锦上添花。
原文链接:http://jtyst.yn.gov.cn/html/2023/xingyexinwen_0424/1284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