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创新,持续优化调整营运模式。采取“大加小”、交邮融合、交旅融合、交商融合等模式,满足当地基本出行服务和个别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探索农村短途包车、互联网定制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激发经营方积极性。
二、健全机制,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综合道路通行条件、基础设施保障、线路运行矛盾等多方因素考虑,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序将城市公交线路延伸至镇乡,逐步实现县城区至各镇乡全域公交覆盖。在达不到公交通行条件的镇乡至村落线路上继续采取“金通工程”小黄车覆盖,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三、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百姓需求为标尺,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主动担负起政府为民职责。指导各地在全面及时兑付中央、省、市各级农村客运补助的基础上,提高县级财政对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补助比例,形成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采取统一为农村客运车辆集中购买保险,给予学生运输、偏远乡村农村客运运行专项补贴等方式,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和农村客运车辆安全投入,减轻农村客运企业和经营方负担。(绵阳市交通运输局)
原文链接:http://jtt.sc.gov.cn/jtt/c101586/2023/4/14/fcb272e8f8254039b11976a9cd05fd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